真抓實治換得碧水藍天
提起節能減排,曾一度成為寧夏人羞于啟齒的事情。2005年,寧夏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單位GDP電耗均居全國之首。寧夏擁有豐富的煤炭、石灰石等多種礦產資源,多年來依托煤炭資源發展起來的硅鐵、電石、石灰氮、小化工、小型火電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遍地可見,成為影響寧夏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大障礙。
從2006年起,寧夏自治區政府開始重視并加強了治理整頓力度。2007年,寧夏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6.4%;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削減2.0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3.44%,實現多年來的首次“雙降”。當年,寧夏19家列入全國千家節能行動的企業均實現節能量40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目標;工業用水循環重復使用率達6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均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以內。
2008年,寧夏自治區政府加大了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出臺了主要工業產品能耗定額等一系列節能政策措施,建立了GDP能耗公布制度,強化了統計報表制度,節能減排工作協調機制初步形成;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與國家簽訂了“十一五”末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并分解下達到各市和58戶重點企業;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工作,對年耗能在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近250家企業開展節能監察和調查,對8大行業24戶企業的9種主要能耗工業產品的能耗狀況進行了實地技術測試,對重點用能企業進行了節能大檢查,對全區200多家重點用能企業進行了能源統計培訓;加快技術進步,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如電石礦熱爐全部淘汰了耗能高的小爐型,電石工藝電耗3370千瓦時/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力推進十大節能重點工程的實施,建立了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庫,有14個項目列入國家支持名單,總投資近11億元;進一步加快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步伐,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對50多家資源綜合利用認定企業減稅讓利近1億元,各種固體廢棄物利用率接近55%;加強高耗能行業環保治理工作,對高耗能企業進行專項整治,對污染物超標排放企業進行處罰,對偷排企業取消聯動電價。通過真抓實治,寧夏生態環境大為改觀,高污染行業節能減排明顯改善。2008年國家聯合執法檢查組對寧夏進行系統檢查后認為:寧夏電石等污染行業整治已取得決定性成果。
2008年7月,寧夏發布了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對今后3年的節能減排工作提出8項具體措施:一是嚴格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通過年度評獎評優、問責和通報、項目限批、資金安排區別對待、優惠政策傾斜等途徑落實責任;二是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對電石、焦炭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行總量控制;三是進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2008~2010年共淘汰小火電機54萬千瓦、焦炭165萬噸和單爐12500千伏安以下電石爐設備;四是強化主要污染物削減措施,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建成1年后污水處理量不低于設計能力的75%,3年內不低于85%;五是要加強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凡是超標排放污染物的,處以高限罰款并責令停產整頓,限期治理;六是強化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管理,開展能源審計,強化排污企業按照核定的總量持證排污等管理;七是加強能源統計工作,建立能源統計制度;八是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
寧夏自治區政府主席王正偉要求,今后一定要杜絕“先上車后買票”行為,寧可犧牲GDP,也要堅決打贏節能減排硬仗。今年2月17日,寧夏自治區政府召開第27次常務會議,研究出臺了政府加強節能減排的又一新政——財政支持節能減排工作的30條政策措施,主要通過財政以獎代補、政府采購等方式,建立支持節能減排工作的財稅政策環境,重點對13個領域“吃偏飯”給予支持,其中包括節能技術改造、污染減排工程、淘汰落后產能、科技攻關、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引進先進節能裝置和清潔生產裝置、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排污權交易前期準備工作、培育能源審計中介機構等。同時建立獎懲機制,有章不循、違反政策要求的企業,將被列入“黑名單”,5年內不得享受任何財政、稅收政策。管用且易操作,是這項新政的最大特點。例如價格政策,將通過對超限額的用電、用水加價,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自2009年起分3年將二氧化硫排污費征收標準由0.63元/千克提高到1.26元/千克。
寧夏自治區政府除積極爭取中央扶持資金外,將整合資金強力推動節能減排工作。去年,寧夏共安排節能減排資金4000萬元,以此為基數,今后每年新增投入將不少于2000萬元,3年內達到1億元。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