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雙高”企業甩掉“黑帽子”
寧夏石嘴山市曾一度聞名全國,原因是這里的200多家“雙高”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措施不力,使這里呈現“晴不見天日”的重度污染,并因此上了全國清理整頓重點地區的“黑名單”。如今,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已建成并正式投運的電石、鐵合金及焦炭等企業全部安裝了環保除塵設施,并通過了環保驗收,“雙高”企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勢頭也得以遏止。近日,中華環保世紀行寧夏行動組執法檢查人員對該市工業園區和“雙高”企業進行了明查暗訪,只見廠房和煙囪依然林立,但已看不到黑煙,也聞不到異味了。
“鼻子跟煙囪一樣,眼睛和熊貓一樣”,幾年前人們這樣形容該市平羅縣工業園區所造成的污染。因為工廠多、污染嚴重,這里曾被人們稱為“黑三角”地帶。為了摘掉這頂“黑帽子”,該市重點抓好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治理和高耗能企業污染治理。近兩年來,該市僅給平羅工業園區下達的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務就涉及78家企業150個治理項目,共投資近2億元對污染源進行治理。截至2007年底,平羅工業園區已建成208套工業廢氣治理設施。通過綜合治理,煙氣達標排放率明顯提高。有關監測數據表明,目前平羅工業園區空氣質量已達到國家三級標準。
為解決廢水排放超標問題,石嘴山河濱工業園區的英力特化工集團公司、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和寧夏日盛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作出了積極努力。其中寧夏日盛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購進3臺水平真空帶式過濾機,回收氧化工序產生的稀鹽酸,并將回收鹽酸用于替代以往工序使用的硫酸,不僅解決了酸性水排放污染問題,而且還有效降低了成本。寧夏興平化工集團公司針對老機組排放不暢的問題,投入上億元建設新機組及廢水處理和煙氣脫硫等環保設施,大幅度削減煙塵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改善了當地環境空氣質量,并得到了國家有關檢查組的充分肯定。此外,石嘴山市還籌措資金近1億元建成大武口中水廠等一批廢水處理設施,極大地減少了廢水中各類污染物的排放量。
為了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大武口工業園區大榮化工公司、天源焦化公司、太西矸石電廠等企業都新上了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項目。截至目前,該市工業固體廢物年利用量達200萬噸以上,“三廢”利用產值突破3億元。英力特化工股份公司圍繞主打產品聚氯乙烯,先后新上了電石、乙炔裝置和燒堿生產線以及熱電廠,現已擁有自己的煤礦、石灰礦、熱電機組、電石爐,建成了采用電石法工藝的氣化、固化深加工兩條配套生產鏈,形成了以熱電聯產產業為依托,以化工產業為主導,以冶金、建材產業為后續的循環經濟模式。
依托英力特化工股份公司的產業帶動作用,石嘴山市引進了一些以其副產品液氯、蒸汽等為原材料進行生產的項目。如寧夏陽光硅業有限公司4500噸/年多晶硅項目在生產中以液氯為主要原料,每噸多晶硅需5.1噸液氯,并回收循環利用生產過程中合成尾氣里的氯硅烷、氫氣、氯化氫氣體,實現潔凈化生產。由新加坡凱發集團和寧夏電力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共同投資建設的L-乳酸項目充分利用英力特化工的液氯、蒸汽為原料進行生產,采用多效蒸發器,既節省了新上鍋爐的投資,又達到了節能環保要求,按每日用蒸汽1300噸計算,全年節約標煤5.5萬噸。寧夏賽馬水泥有限公司100萬噸/年水泥項目將英力特化工公司排出的電石渣漿進行澄清、濃縮和壓濾,澄清液全部回收利用,剩下的渣漿則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同時,石嘴山市大力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提高部分老企業的生產廢物利用率,初步建成了一批循環經濟型企業,并在石嘴山工業園區發展起電力—氯堿、生物、精細化工—多晶硅、金屬鈦冶金—水泥熟料等關聯度大、資源綜合利用率高的產業群。石嘴山市政府還耗資億元對寧夏金和化工公司、鑫達鎂業公司等污染大戶進行了整體搬遷,還該市一片碧水藍天。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